撰文:徐鸿鹄 | 排版:王晓峰 |编辑:芃娘娘
⚠ 全文总长约含5500字,预计您的阅读时间为10分钟。
公众号:几何四驱 (ID: GeometryAWD)
如果燃油车被历史淘汰了,
它一定是因为不会说话而憋死的,
这和「新能源」毫无关系!
为什么这么说?先来看一张图:
图中遍布的黑点和这些乱七八糟的化学名称都代表什么?
它是一张包含各种能量载体分布的能量密度表!
exempli gratia :
汽油 :46 MJ/Kg
锂(元素): 43MJ/Kg
锂电池(不能充电):1.8MJ/Kg
锂离子电池(能充电): 0.36~0.875MJ/Kg
如果上面这张图过于繁琐不够直观。
下面这张图我们换一个更简化的表达!
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手机,平板,以及Tesla和其他绝大多数新能源厂商所使用的汽车电池,就是最左下角的那个渺小的存在。
⚠ 由于两张图所标注的单位不同,所以标尺码不一致!
这里一直存在着一个絮絮叨叨争论不休的话题:
电池技术太原始了!
电池技术发展太缓慢了!
但是,电池技术潜力巨大!
所以,我们看好未来的电池技术革命!
你还别说,这个奇异的逻辑在当下还挺有市场的。
虽然锂很强,然而一旦做成了锂离子电池,和汽油相比,能量密度却差出整整两个数量级开外!
就拿赫赫有名的18650电池来佐证吧:
单块的重量大概42g,标称容量为2200mAh。
锂的含量不过才0.66g,占总重量的1.5%。
同样质量的锂和锂电池,锂含量正好差了两个数量级。
怎么相差这么多?我们再来看一张图!
如图所示,电池的原理可以被抽象为一个化学过程:
氧化+还原
不管氧化,还是还原,它本质上实现的是电子的转移,能量也随电子的移动而同时发生转移。
为了让电子转移,就需要给电子搭建一个转移的介质和通道,让电子有序地移动。在锂电池里为了实现有序的锂离子和锂原子的分布,就需要引入电解质材料以及各种辅助材料,同时在电池的阴极阳极材料上再做出规整的结构,这些精细的控制工作都要以牺牲能量密度作为代价。
就好比苦逼程序员加班加点地赶代码,可是你不能让他露天工作风吹雨淋啊,得有房子有办公桌有电脑有网络,配套辅助设施配齐了才能开动脑力写出程序来。
电池技术已经发展了百余年,早以过了爆发期,理论突破早在二战之前就结束了。至于未来电池的技术的发展趋势,你从元素周期表里就会有所洞察:
铅酸 >> 镍镉 >> 镍氢 >> 锂离子
支持电池向大能量密度演化的过程 = 就是不断地寻找原子量更小的元素,作为电池的氧化剂,还原剂和辅助结构的过程。
再往后呢?
元素周期表已经被化学家们研究了个遍:
钠,镁,锌,铝,他们的比能量没有一个能超过锂的。
既然如此,我们为什么要花力气去研究一个原理上就更差的选项呢?
能实现数量可观电子转移的元素就这么几种:氢,碳,硼,铍,锂。
氢和碳,那是竞争对手化石燃料的领地,跟固体电池没啥关系。
至于铍,这玩意毒性不小,也没见到谁成功地完成了产业化, 看来看去,能实现充放电双收造电池的只剩下锂了。
金属锂负极已经研究了三十多年,现在热门的组合锂硫、锂氧气、锂硅,全固态都是使用金属锂才能获得相对高的比能量的,但还是远远不够。 技术上也有一大堆问题需要解决,比如金属锂负极的枝晶问题,技术攻关三十多年了,不知道有没有可能解决,也许我是看不到那一天了。
电池,永远都是一个化学的问题。
而电的传输永远都是一个物理的问题。
它们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半导体产业换代的速度,从而贴近摩尔定律。半导体能力的极限理论上只受制于普朗克常量的大小 — 宇宙最小的尺度单位,而当前人类所掌控的尺度极限仍然比普朗克常量还高出了17个量级,前途光明。
电池的发展符合倒摩尔定律 — Eroom’s law
每过一个周期发展速度减半。
这恰恰也是制药行业面临的窘境。
在「新能源」乱斗江湖里,或许你还听过一个科幻版存在的名字 - 石墨烯
电池遇到了瓶颈,石墨烯将成为救世主?
几乎成了一门玄学。
“石墨烯充电8分钟行驶1000公里”
这样骗转载的标题故事,虽然玄幻,但实现起来也不是不可能:只需要把整个车身截面都设计成海底电缆的结构就可以了。
这样看着,是不是很带感?
那就没有更好的替代选择了?也许核电池是个好选择吧,至少比石墨烯靠谱,此外根本就不用考虑如何充电的事。全球最大的航天军工企业:洛克希德马丁,正在开发以核聚变为基础的能量来源。
至于超级电容,这压根就不算是正规的解题方法好么!
只能提高比功率,跟比能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。
功率是动力学问题,能量是热力学问题。
这世界上难道还有比热力学更基础的理论吗?
就算所有的物理定律都失效了,热力学第二定律永远都是高举宇宙真理大旗的扛把子!
相比之下,燃烧就简单多了。
汽车内燃机工作只有三个条件:燃油,空气,点火时机。
更没朋友的是,汽车燃烧做功时,我们根本就不用考虑微观世界里的电子移动是否有序,只要燃料能爆炸(爆燃)就好了!简单粗暴,爆炸生成的压力就是动力的源泉。但这还没完,汽车跑起来根本就不需要随身携带氧化剂 — 空气作为助燃物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,让人嫉妒的牙根痒痒。即便是锂氧电池,也无法直接利用空气,因为锂跟空气中的许多物质也发生化学反应,甚至包括氮气!
燃油(汽油柴油煤油)这种碳氢化合物,是地球上最适合担任能量载体的两种元素,碳和氢的组合 。汽车选择这些高能量载体作为能量来源,已经是大自然中的最优解了,再结合人类最伟大的发现 — 火,简直是如虎添翼,我甚至想象不出更简单的能量获取方式了!
别说锂电池了,任何种类的电池,跟各种碳氢化合物相比,都是先天残疾。
仅仅对比能量密度,电池早已甘拜下风,但显然无法治愈车黑们的各种不服。
那好我们就继续比,比啥呢?
比成本,比污染,比效率!
// 我们先来比成本//
在国家新能源补贴到位的前提下 - 能源成本,保险,养车成本,车辆折旧成本等等,方方面面都是坑。
1. 电费 - 根据用电时间,用电的地点的不同,会一直浮动变化,有的时候还要额外掏点服务费啥的。汽油价格则透明得多了,消费起来也不必货比三家。如今的油价确实不低,但那是价格倒挂的后果,并不是由市场来决定的,一言难尽。一定要两相比较的话,根据用车方式和出行选择,互有胜负。
2. 保险 - 电动车的保险费用,是按照官方指导价计算的,不含购置补贴,还是不要抱怨电动车的贵了,乖乖掏钱吧。
3. 保养 - 电动车保养相对省心,省去了机油三滤皮带火花塞等的更换,貌似我们只要定期检查就行了。但是,检查哪些项目?
4. 折旧 - 燃油车的二手市场相对成熟,汽车折旧都可以通过市场行为完成价格评估。新能源车就坑爹了,新能源刚刚起步,一个汽车该有的完整的生命周期都没有走完,保值率因此惨不忍睹,开三年,残值只剩三成,开五年,或许有变废铁的可能性.
前三条,双方基本打了个平手,电动车胜多负少。但是!如果你考虑了折旧,就不一样了,要知道电池的折旧是能要了血命的!残值变成了惨值。电池是核心价值零件,老化起来也毫不含糊,燃油车开满几十万公里的例子常有,如此耐久的电动车的却不常有。你真觉得,现在的电动车能开满五年甚至十年以上?
有人说二手交易你可以换电啊,可你要知道,折旧是跟你的使用时间挂钩的,把未来的损失折算为现值,跟你花多少钱买回来无关。对于电动车折旧快的这个本质属性,你无能为力。
貌似,支持派只剩下一个选项了 - 你们现在买燃油车估计都上不了(起)牌照!
直到一直坐在旁边当听众的环保人士开始张口:
你知道全球变暖有多严重吗?
你知道雾霾有什么危害吗?
你知道燃油车污染有多严重吗?
你知道石油还能用多少年吗?
你知道现在石油国的国际形势有多紧张吗?
你知道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吗?
你知道…….
这一连串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,让人无法招架并开始迷惑起来。我甚至开始担心起南极企鹅的存亡了!我开个车每天还要事无巨细地关注世界局势,避免我的不道德行为意外地导致世界毁灭,我简直太伟大了!
问出这些小儿科的问题之前,先来看看地球的伟大历史吧:奥陶纪大灭绝,让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,地球85%生物遭到灭绝;泥盆纪大灭绝,同样的原因让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;二叠纪大灭绝,由于大陆漂移消灭了地球上95%的生物;三叠纪大灭绝,陆地沉积形成大陆架,专门盯上了爬行动物,76%的物种灭绝;白垩纪大灭绝,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成为化石,哺乳动物登上历史舞台。
环保,说白了,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。
空气污染确实不是好东西,不过它最大的危害不在于污染本身,而在于引发民众恐慌,进而推动政府实施各种乱七八糟的政策,这才是最大的损失,难以计数。
环境问题和别的问题不一样,它跨越了所有的社会群体 — 性别,年龄,族群,宗教,语言,文化,政治,价值观等等,引发了广泛而持续的共鸣。
也许空气污染最终可以被控制住,但不同的选择路径决定了各个群体人的权利分配。技术后面本身就有一种人类意志的推动,逆潮流技术演化的例子多了去了,环境污染就像是一个沉默的演说家,将越来越多的人动员起来成为它的反对派。
汽车也是类似的,你不让燃油车分散排放,而是通过汽车电动化,让火力发电厂来集中排放,这也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,污染还在那里不会消失。在环保的层面上,只是你决定自己污染还是交给别人污染的选择题。
论效费比,电池和内燃机同样做功,电价比油价便宜。
但在火电发电厂里,煤比石油便宜,燃烧效率煤也比石油低。
再看储能物,电池有电就相当于油箱加上一箱油,电池没有电就相当于一个空油箱,买电就跟买汽油一样。油箱才几个钱?所以啊,你的电动车比燃油车多买了一个电池。
满格的电池日常跑三百公里来回,同样的开法,满油箱你可是五百公里画圆。所以,我们可以把电动车看作只有半个油箱的燃油车,去加油站的间隔变短了,在加油站里呆的时间更长了。但你也享受到了便利性:你或许可以在自己家(停车场)里还额外建了一座加油站呢,而且不用排队。
分析了利弊,最优的选择往往通过利益和代价的互相博弈最终达成和解。
炒菜,烧烤,都会带来空气污染,生成PM2.5,天然气燃烧也会产生温室气体。但问题是,人们不Care。比起生吃西红柿,人们更喜欢吃水煮蛋,吃炒鸡蛋,吃木须柿子,喝柿子蛋汤。当这些热气腾腾的菜肴摆上饭桌,它们带给家人的温馨感是无法比拟的。就算这些菜做的不好吃,但人们乐意!
利己是人类共有的本性,在不侵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不为过,但将环保上升为道德问题,相当于指责他人的动机,动机是不可证明的东西,因此指责毫无意义。
所谓的「电动车狂热」还有一个诱因,那就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度宣扬得甚嚣尘上的石油枯竭论。可在2010前后,伴随着材料学的进步,页岩油革命爆发了,这可不是一件小事。美国,居然从一个石油输入国变成了石油输出国,从此北达科他州页岩油产区灯火通明,仅得克萨斯一州的石油产量,就超过了阿联酋,墨西哥和尼日利亚的总和。
加拿大也不甘落后,重质原油开始发力,储量丰富的油砂也派上了用场,原本低丰度石油矿藏的开采在新技术的革新下变得有利可图。在可预见的未来,地球上的石油资源都不会枯竭。 这还不算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北极圈Kara Sea地区发现的10亿桶级别的超大油井。人类愿意的话,甚至可以将主意打向南极冰盖下埋藏的1000亿桶石油储备。
就好比把13亿中国人排成一排,已经实现了永生的你迎面跑过去跟他们每一个人击掌,由于人口的自然出生率太过强大,你永远也无法见到队列最后的那个人。
说好的石油资源枯竭哪去了?
忘记OPEC吧,一同迎接新的石油生产联盟:USO石油合众国(The United States of Oil) 。 电动车公司的高估值正是基于石油枯竭的预期支撑的,锂电池的光环因此又暗淡了一些。人类,还没有被逼到绝境。
抛开恐慌和狂热情绪以及政策的因素,我们再来剖析一下:
空气污染这件事,跟汽车排放到底有几毛钱关系。
这几毛钱关系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放弃燃油车,拥抱电动化?
// 汽车到底制造了多少空气污染呢?//
如果我们谈论的是1952年曾经在英国伦敦爆发的肉眼可见的雾霾,那就是由于空气中颗粒物(PM)所引起的漫反射导致的,主要来源是火力发电燃煤,此外柴油车也会产生的PM。
如果我们谈论的是天使之城洛杉矶在上世纪40-70年代曾经发生过的光化学烟雾事件,那就是由于碳氢化合物与二氧化氮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的,它们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气。
实际上,汽油车的排放以一氧化碳和碳氢化物为主,对颗粒物的贡献非常小。柴油车(卡车,客车,公交车)排放以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为主,这才是污染的大头。大家都很关注PM值,而对于汽油车来说,颗粒物PM的排放的占比居然是0%。
极端一点说,全国汽油车排放PM的总量,或许都不如几个朋友来一顿大规模野外烧烤的污染大。
以欧洲排放标准为例,汽油车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标准已经达到了变态的级别,所以那0%绝非浪得虚名。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市场。
2017年美国销量最高的3款车,分别是福特F系列(年销量高达90万),雪佛兰梭罗德,道奇Ram,话说这哥儿三已经持续霸榜多年了,都是5L以上的V8大皮卡。
2017年,美国机动车的行驶里程达到了创纪录的3.21万亿英里,约合5.13万亿公里,按照中国2017年2.17亿的汽车保有量计算,相当于平均每台车每个月要跑上2000公里,我们可没有美国人这么爱旅行。加上美国大排量汽车的影响,无论如何中国的汽车污染物总排放都不会高于美国。
再单看重型货车在美国的行驶里程,甚至达到了中国的5倍之多,如果说货车排放的颗粒物PM是雾霾的元凶的话,那么当我们经历了严重的雾霾的时候,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城就应该是样的:
可是人家不刮风下雨下雪的时候却是这样的:
再看炼油, 美国石油学会2017年《美国能源现状》的数据显示:
美国炼油量:9.18亿吨
中国炼油量:5.87亿吨
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?
或许直到多年后我们不经意地反思才发现,燃油车都没了,可雾霾还在。难道想要彻底治理雾霾,只能消灭老百姓了。
//既然雾霾与汽车关系不大,那么温室气体排放呢?//
温室气体排放不全是污染: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就不是污染;温室效应最强的水汽更不是污染了,甲烷算作是温室气体,它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高得多。畜业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,仅次于火力发电和供热,牛放屁积少成多也是很可观的!
总结下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吧:
可以发现,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电力和供热,接下来是农牧业、交通、制造业/建筑和陆地面积改变。其中,供电供热、交通、建筑,制造等都算作化石燃料的使用,占总数超过七成。所以就目前来说,改变能源结构是减少排放的主要措施。
汽车尾气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,但不是最主要的(10%左右)。
最终,电动车用电是要依靠火力发电厂燃煤来解决的,燃油车则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加上炼油厂的排放。没有哪一个更加清洁,只是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存在差异。但不管是雾霾还是温室气体,贡献最多的火力发电站都脱离不了干系。
随着锂电产业的规模化,电池成本也会大幅降低。
当智能自动驾驶普及的时候,续航里程不再关键。
当汽车的保值率变得不再重要,也许电动车抛弃私有属性的时候,才会找到它存在的核心价值。
电动车将长久地与燃油车共存,但电动车不会成为颠覆性的力量。环保的声音也许是国家意志,但并非决定性的导向,因为污染的主要原因还是能源结构的问题,短期内不会发生质的变化。燃油车和电动车比较,就像犀牛之于大象,不存在谁更清洁的问题,只是喜好和选择的不同。
早在19世纪晚期,电动车就应运而生了,直到40年后的1920年代,随着石油工业体系的成熟,燃油车开始走上历史舞台,击败了装备铅酸电池的电动汽车,虽然当时的电动车无气味、无震荡、无噪音、不用换挡和价格低廉,但也没有阻挡燃油车的攻城略地。
又一个一百年过去了,电动车又重回大众视野,这次带来的是锂电革命,前途未卜。但于我而言,还是会选择燃油车,我喜欢闻汽油的味道,倾听引擎的轰鸣,在高速路上飞奔,享受不受拘束的夏季清凉和冬季热风,我不愿抛弃这位可靠的老朋友,让他孤独地离去,老无所依。
特邀撰稿:徐鸿鹄
作者微信:honghu967935
现就职于 蒂森克虏伯 普利斯坦 集团 (Thyssenkrupp Presta AG) ,负责电动转向系统 (EPS) 应用项目的开发和管理。
航天科班,主业汽车电动转向开发,纯正懒散东北人,王小波脑残粉,个人主义走狗 ,AI威胁论煽动者,民科数学家,半吊子程序狗,沉迷理论,日渐消瘦,无一精通。
更多相关文章推荐
-
Part 3 | 无人车安全之战 — AI觉醒的前夜,人类还在沉睡?
关注「几何四驱」
各种高能文章,随后速速就来
本篇文章内容为作者本人原创,展示图片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图片作者本人所有!文章未经「几何四驱」或「作者本人」授权不得进行商业性转载。个人性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。原创不易,感谢理解!
不跟风,拒绝平庸,只做最好的自己。
「几何四驱」 All made in Germany ,Since 2016!